今天內湖工地一樓騎樓採用抿石子,與一般洗石子不同在於洗石子是較早期的作法。因為沖水容易產生不均勻,而抿石子乃是使用海綿將水泥擦拭乾淨,因此表面較均勻。附上一些施工照片供參考



説到室內裝潢主要的關鍵人物大概有二種人:
一、便是傳統的木工,也就是大家所通稱的做裝潢的。現在老一輩的習慣稱呼木工為做裝潢的,比較少以木工稱呼。
二、便是帶有較多個人風格、融合設計元素的設計師。 那一般人要做裝潢時究竟應該找木工或設計師,相信這是許多業主裝修時面臨的抉擇。木工是由學徒一步一步學起,工地實務經驗豐富。如果是有包工程的木工,收尾細節部分一般都會注意到,木作工程方面比較少會有問題。臥龍本身也是一位木工,其實在由一位木工師傅演進到可以統包整個工程。當中著時下了不少功夫,花了不少學費才慢慢掌握到室內裝修統包的困難處。
自古文人看不起武將,武將不屑文人。在室內裝潢臥龍其實也感受到些微氣氛,這種情形常聽到有些木工師傅批評設計師如何如何,比如只會畫圖、工地經驗不夠、圖與現場無法搭配。這些就臥龍來看,一般我分成很多種情況,剛出來做幾年的設計師工地經驗難免不夠,以一個室內裝修的工程來說,其實它包含的範圍太廣,已一人之力要達到盡善盡美實在有困難。就算是有十幾年統包工程經驗的設計師,我都不認為有可能將裝修過程中所可能發生的問題考慮在內。這其實是一般木工師傅偏頗的觀念,臥龍本身是一位木工,曾經也幫許多設計師做過木作的工程,直到自己有能力統包工程為止。
學然後知不足,在相同的位置重複著相同的事猶如坐井觀天。一般的木工同仁或許應該收起自大的心態,其實有時一位剛出道的設計師或許工地經驗不夠,但其實他有著許多木工沒有接觸過的設計理念。除非這位木工不斷進修,否則可能直到他退休都無法了解設計師到底都學了些什麼東西。
對於木工與設計師的分別,臥龍提出個人幾點以下看法,純粹參考並非絕對:
一、木工擅長技術方面,著重製作過程。而一般設計師以設計概念為主,希望呈現的是他心中的想法,但是容易為了符合想法而修修改改,這在木工較少發生。
二、一般的木工適合做木作工程,除非是有統包經驗的木工,而設計師從當設計助理時接觸的便是統包工程,但由於範圍大又沒有實際從事所以沒有辦法像木工對木作這麼清楚。
三、一般木工希望業主可以提出自己的裝潢概念,他本身是一個專業技師可以解決業主所提出的問題。而設計師希望業主可以尊重他的想法,他本身有自己既定的設計概念,這一點是木工與設計師最大的不同處。
四、木工由於本身有在工地施工,管理費用較少,所以一般估價時會較設計師便宜一些。
五、木工在色彩及設計理念方面較弱,功能性及實用性較強,而設計師在整體性及修飾效果方面較強。
以上是筆者就本身的觀察提出一些看法,希望對大家有些許幫助。
從前,有一個人,要做一張床,他先用尺把房子的長度量一量,量了十下,就是一丈,還多出一點點,於是他就吩咐木匠,照著一丈的長度造一張床。當床造好了,要搬進那人的房子時,因為床太長放不進去。那人就用尺把床量一量,結果床多了一尺。那人就責備木匠說:「我叫你作一丈,你幹嗎要多一尺呢?你搬回去算了,我不要你的床了!」木匠大吃一驚,仔細想一想:我明明是作一丈,怎麼會多一尺呢?他就對那人說:「好不好你的尺借給我看一看!」當木匠把兩人的尺比一比之後,就對那人說:「原來你的尺短了一寸!」那人也大吃一驚,把自己的尺仔細看了一下,果然是短了一寸,可能是小孩子遊玩的時候不小心鋸掉的,怪不得量來量去總是多了一尺。他只好自認倒霉,又花了一筆錢,請木匠重新再造一張床。
朋友!你把自己看清楚了沒有?這故事就是告訴我們,要先把自己看清楚,看看自己究竟靠得住還是靠不住?
一個年紀大的木匠就要退休了,他告訴他的老闆:他想要離開建築業,然後和妻子及家人享受一下輕鬆自在的生活。雖然他也會惦記這段時間裏,還算不錯的薪水,不過他還是覺得需要退休了。生活上沒有這筆錢也是過得去的。
老闆實在是有點不捨這樣好的木匠離去,所以希望他能在離開前,再蓋一棟具有個人風味的房子來。木匠雖然答應了,不過可以發現這一次他並沒有很用心的在蓋屋子。他草草的用了劣質的技術和材料,就把這間屋子蓋好了。
其實,用這種方式來結束他的事業生涯,實在是有點不妥。落成時,老闆來了,順便也檢視一下房子,然後把大門的鑰匙交給這個木匠說: 「這間就是你的房子了,我送給你的一個禮!」
實在是太驚訝了!也有點丟臉!因為如果他知道這間房子是他自己的,他一定會用最好的建材,用最精緻的技術來把它蓋好。不過,現在他卻因為自己的草率,要住在一個一點都不好的房子裏面。
這就也好像我們,我們總是漫不經心的在經營我們的生活!我們總是等待反應而不做出行動,而讓做出來的事情不太完美!最重要的是,我們都沒有全力以赴的去做我們該做的工作。直到我們看著自己的成品,然後發現自己將要住在自己所蓋的房子之後,我們才感到震驚!如果,我們之前就知道,自己會生活在自己的創造品下,我們就不會這樣子。
假設你自己就是這個木匠,想一下你的房子,每當你拿釘下釘子,放置木板和豎一面牆的時候,智慧一點。就好比是在營造你的一生一樣。即使你只會在裏面住幾天,為了那幾天,都要做得好,住得有尊嚴。牆上有塊匾額是這麼寫的:「生命就是一個DIY的計畫」實在是精闢深入。
你今天的生活,取決在昨天的態度和決擇。而你未來的明天,也會反映出今天的態度和決擇。
點此觀看影片木匠詩人
台灣高雄有一位高齡87歲的木工老師傅陳自軒,15號起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展出他的創作品,30多件書法和詩文手稿,還有「陳自軒詩書作品集」,很令人驚訝吧!這一位木匠靠著苦學成為詩人和書法家的故事,值得大家學習,請看來自高雄的報導。
在春曉吟詩學會理事長林鳳珠帶頭吟唱之下,20多位傳統詩人低聲應合,一同讚頌資深木匠詩人陳自軒的詩作。高雄市詩書畫學會總幹事蔡嘉琛:「藝術的東西,它的境界要很突出,我看過他的詩作,詩裡面的境界相當不錯,在我們詩書畫學會裡面公認,他作詩的格調都相當高。」
陳自軒先生高齡87歲,澎湖人.七歲跟隨父親到高雄,學習木工技藝,因家貧無法升學,但好學的他一面工作、一面勤讀詩書並拜師學作詩、寫書法,作品獲獎無數,博得「木匠詩人」的雅號。
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長陳秀鳳:「他不但是一個木匠,同時他也是一個詩人,又是一個書法家,在不是很好的?生活環境之下,能夠有這樣的文學造詣,其實也是非常不簡單,值得我們來學習。」
史博館認為讓民眾了解一位木匠,憑藉勵志苦讀的精神,為台灣文壇留下雪泥鴻爪,對中華文化的保存與傳承發揮極大效用,值得民眾鼓掌與肯定。
新唐人亞太電視葉哲維林宏觀台灣高雄採訪報導
魯班本名公輸般,因為「般」與「班」同音,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,所以稱之為魯班。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,被喻為木匠的祖師。
《墨子‧魯問》中提到,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,三日不下。他還造了能載人的大木鳶,在戰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。《渚宮舊事》記載「嘗為木鳶,乘之以窺宋城。」歷史上還記載了魯班因為自己的才幹,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?王允的《論衡‧儒增篇》說「巧工為母作木馬車,木人御者,機關備具,載母其上,一驅不還,遂失其母。」母親就這樣不見了蹤影。而父親呢,命運更慘。根據唐朝一本《酉陽雜俎》記述,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,因為念妻心切,就做了一隻木鳶,只要騎上去敲幾下,木鳶就會飛上天,飛回家去會妻子。沒多久,妻子就懷孕了。魯班的爸爸覺得很奇怪媳婦怎麼會懷孕呢,於是魯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。後來有一次,魯班的父親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,照樣也敲了幾下,木鳶也飛了起來。但哪知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,當地人見到由天上降下個人來,當他是妖怪,便將魯班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。
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誕,上架行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日, 木藝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師重道精神, 他們最奠崇的師傅, 就是魯班先師了。 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,木工在建築業中一直佔有很重要地位。每年祝賀師傅誕, 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, 就是派 〝師傅飯〞,所謂 〝師傅飯〞, 其實衹是在師傅誕那天, 用大鐵鑊煮的白飯, 再加上一些粉絲,蝦米,眉豆等。由於相傅吃了師傳飯的小孩子, 不僅能像魯班那麼聰明, 而且快高長大, 健康仱俐, 以前, 在賀誕這一天, 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, 或者請一臺木偶戲來演出, 視乎當年的經濟情形而定, 總之是隆重其事。